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

總結

綜合左大家既資料同埋我自己既想法同探究,我認為大排檔雖然剩下小數,相比之下現時的快餐店的數量相差好遠,但光顧大排檔既人永遠比快餐店多。相信部份快餐店都試過引入大排檔部份地道菜餚例如:乾炒牛河,生炒排骨,魚香茄子煲等等.但一些菜色他們真的無能為力因為大排檔的原料大多是海鮮,是比較昂貴的,所以快餐店為了不能蝕本和貪方便.


在連所快餐店的挑戰下,大排檔的競爭力不斷地下降,面對這種嚴峻的挑戰,大排檔的生存空間就越來越小,不想這傳統行業續漸式微的話,最主要當然是得到食客的支持,但除了這項主要的元素外,得到政府的支持也很重要,據我的了解政府現時規定大排檔的牌照不能世襲繼繼承轉售.換句話來說持牌人死後大排檔就不能再營業.這就是大部份大排檔倒閉的原因,我認為政府這樣做是想令大排檔的惡劣環境在香港消失,政府的政策令這傳統行業大受打擊,所以政府是有責任令香港飲食文化繼續薪火相傳下去的,但這我相信如果我們再不支持這個「夕陽行業」的話在不久將來它一定會絕跡於香港.

大排檔在香港地位很高,但現在剩下不足三十間但仍然受老街坊歡迎.我都是一分子,因為我有時都會去大排檔食飯,因為我覺得伙計很有人情味,不像現今的快餐店一樣,只着重快,成本效益,但又會受人歡迎,因為現今的香港人只着重速度,令大排檔的生存能力降低,把大排檔這種巨有香港的特色的食店推到沒路



大排檔在香港短短幾十年歷史,就與香港人結下情義.雖然現在以剩下不足30間但仍然受街坊歡迎.而我亦喜歡到大排檔.因為那裡的店員會跟你說兩句.(吹吹水).現代的店員只知道快,說完就下一位.其實我就認為大排檔應該保留.因為大排檔是香港其中一個風味作.現時香港政府說要跟上國際,應該把街道清理好,保持衛生.要把所有的大排檔都清拆或搬上樓.但這樣就會失去大排檔應有的風味.


全球化以至全球在地化並不局限於經濟層面,其他各方面如社會文化也有明顯的全球整合,最有趣的是飲食文化。全球都有來自各個國家的菜館,也可以在超級市場買到各個國家的食物,這是全球化的標誌;但人家不會炒公仔麵,也不會煮老火湯,但是大排檔就是香港的特色,在別的國家很小有,例如干抄牛河,這些都是香港獨有的.

3 則留言: